咏廿四气诗·清明三月节
元稹〔唐代〕
清明来向晚,山渌正光华。
杨柳先飞絮,梧桐续放花。
鴽声知化鼠,虹影指天涯。
已识风云意,宁愁雨谷赊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清明时节临近黄昏,山色青翠正散发着柔润光华。
杨柳最先飘起漫天飞絮,梧桐接着绽放朵朵鲜花。
林间鸟鸣似知节序暗转,彩虹横跨遥指天际云霞。
已读懂天地风云的深意,何须担忧春雨误了庄稼。
注释
山渌:山间清泉。
光华:光芒,光彩。
放:花开。
鴽:古书上指鹌鹑类的小鸟。
赊:长,远。
简析
此诗通过清明暮春的细腻观察,展现对自然规律的通透认知与超然心境。全诗以“山渌光华”为底色,铺陈杨柳飞絮、梧桐开花、鴽鸟啼鸣、虹跨天涯的春日意象,尾联将具象观察转化为时序变换的深刻理解。诗中既暗合清明润苗的农事规律,又巧妙寄托了顺应自然的人生智慧。
元稹
元稹(779-831),字微之、威明。河南洛阳人,出生于东都洛阳(一说长安万年县)。中国唐朝中期大臣、文学家、小说家,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。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“新乐府”。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“元白”。 699篇诗文 186条名句
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
杜甫〔唐代〕
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,夔府别驾元持宅,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,壮其蔚跂,问其所师,曰:“余公孙大娘弟子也。” 开元五载,余尚童稚,记于郾城观公孙氏,舞剑器浑脱,浏漓顿挫,独出冠时,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舞女,晓是舞者,圣文神武皇帝初,公孙一人而已。玉貌锦衣,况余白首,今兹弟子,亦非盛颜。既辨其由来,知波澜莫二,抚事慷慨,聊为《剑器行》。昔者吴人张旭,善草书帖,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,自此草书长进,豪荡感激,即公孙可知矣。
昔有佳人公孙氏,一舞剑器动四方。
观者如山色沮丧,天地为之久低昂。
如羿射九日落,矫如群帝骖龙翔。
来如雷霆收震怒,罢如江海凝清光。
绛唇珠袖两寂寞,晚有弟子传芬芳。
临颍美人在白帝,妙舞此曲神扬扬。
与余问答既有以,感时抚事增惋伤。
先帝侍女八千人,公孙剑器初第一。
五十年间似反掌,风尘澒洞昏王室。
梨园弟子散如烟,女乐余姿映寒日。
金粟堆前木已拱,瞿唐石城草萧瑟。
玳筵急管曲复终,乐极哀来月东出。
老夫不知其所往,足茧荒山转愁疾。